财经周评
财经要闻
1、银保监会、央行:就《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本次修订首次明确了商业银行投资资产管理产品的资本计量标准,引导银行落实穿透管理要求。提出三种计量方法,分别是穿透法、授权基础法和1250%权重,并详细规定了各方法应满足的条件。
2、中国理财网: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2年)》显示,截至2022年底,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为27.65万亿元,全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2.94万只,募集资金89.62万亿元,为投资者创造收益8800亿元。2022年各月度,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2.09%。
3、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尽管通胀数据显示美国物价压力正在扩大,但现在就主张美联储下个月重新加快加息步伐还为时过早。一方面,美联储一直在试图刹车,但刹车似乎没有起到多大作用。另一方面,经济也有可能突然停止,因为企业要应对库存和员工人数的增加,而消费者将耗尽他们的储蓄。
4、摩根大通:2月6日发生在土耳其的强烈地震给该国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达到250亿美元,这将拖累土耳其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计土耳其央行很可能会在下周宣布降息100个基点至8%。
5、中新网:由于劳资谈判未取得进展,当地时间2月17日,德国汉堡、汉诺威、法兰克福、慕尼黑、斯图加特、不来梅和多特蒙德机场的员工举行罢工活动。这7座机场承担了德国三分之二的航空客运量。受机场员工罢工影响,约30万名乘客的出行受严重影响。
1、财经网:近日,一则北京“房山区将试点认房不认贷”的消息在房产中介和购房者中流传。房山区房屋交易中心表示,房山区“认房不认贷”的消息不属实,目前没有落实该政策,不要听信市场机构过度解读。此外,房山区房企表示目前没有接到相关政策。
1、中信证券:节后经济增速预期不断上修,政策刺激预期不断下修,当前预期重构已接近尾声;全球流动性预期和风险偏好短暂下修,市场降温提供增配成长弹性的窗口;投资者逐步兑现已大幅修复估值的内需复苏板块,机构密集调研加速调仓过程,行情扩散继续推动市值下沉。配置上,继续关注成长洼地,提高新兴产业中半导体和信创的优先级。
2、上证报:2月以来,多只基金变更业绩比较基准,使得基金风格特征和投资目标更匹配。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基金经理而言,业绩比较基准可谓投资之“锚”,须设置得更为合理,避免风格漂移;对于基民而言,业绩比较基准是公开披露信息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3、证券时报:科创板又一“首单”落地,借道GDR,杭可科技顺利“出海”。紧随其后,还有6家科创板公司已在筹划发行GDR的路上。科创板开市以来,共有148家次公司推出再融资方案,拟募资总额约2194.71亿元。此外,沪硅产业日前拿下首单由科创板公司发行的科创债。
4、央视新闻:2022年全年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超过55%。行业总产值突破1.4万亿元。光伏产业的投资机会将主要围绕上游创新与下游盈利能力成长两条投资主线展开。今年以来,A股公司跨界投资光伏产业的现象依然较多。
财经知识
读懂定期报告系列之四十二
省青企协金服委员会
招商证券西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