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周评
财经要闻
1、上证报:今年以来,地方债持续靠前发力,推动实物工作量和投资拉动力加速形成。1月已发行地方债逾6000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占比近八成,主要投向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领域。目前相关部门内部已下发了组织申报2023年第二批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的通知。
2、欧盟:从2月5日开始与其他国家一起,对海运俄罗斯石油产品(如柴油和燃料油)实施新的价格上限。柴油等更昂贵的燃料价格上限为每桶100美元,燃料油等低质量产品则每桶不得超过45美元。价格上限联盟由欧盟、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组成。欧盟的目标是在2月24日实施第十轮对俄制裁。
3、央视财经:铜作为重要的有色金属之一,其用途非常广泛。下游行业需求旺盛,开年后铜业公司满负荷生产。作为在电力、建筑工业等领域中被大量使用的重要原材料,铜的供需情况往往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宏观经济状况,有助于预测未来的经济增长趋势,因此也被称为“铜博士”。
4、欧洲央行管委:欧洲央行利率最晚可能在年中或第三季度见顶,未来几年将降息;无法判断利率峰值具体会在哪里,但将略高于当前水平;在核心通胀率开始回落之前,很难说通胀放缓。
1、58同城、安居客:1月全国重点监测的65城新房线上均价为17716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05%,65城中有24城新房线上均价环比上涨。多个城市出台利好措施,购房预期也同步有所恢复,房地产市场呈现回暖迹象。2023年1月,全国找房热度环比上涨14%。
2、广东省佛山市:2023年2月1日起停止个人住房查询的对外查询业务。业内表示,停止查册,如果名下房产已结清购房贷款,可当做首套来买,相当于变相的“认贷不认房”。
1、摩根士丹利:2023年无论是整体宏观经济还是从股票市场表现,触底反弹的大方向确立。在这一前提下,一个机构投资人,如果持续低配中国股票资产,相对于基准来讲,他跑输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接下来,全球的机构资金有进一步增持中国股票资产的可能性。
2、中证网:截至2月3日,已有6家A股上市公司宣布筹划发行GDR。另有15家上市公司的GDR发行事项迎来新进展。业内表示,2022年多家上市公司成功实现GDR上市,一定程度上起到正向示范作用,预计今年将有更多上市公司考虑这一融资新选项。
3、上证报:2022年,中央企业实现净利润1.9万亿元,同比增长5%,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作为央企业绩增长的主要动能,近期,央企所属A股上市公司纷纷披露2022年全年业绩预告,其中90家公司预计实现净利润同比正增长或扭亏为盈,12家公司亏损额同比减少。
4、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截至2月2日约150家非上市险企披露2022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寿险业和财险业非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出现分化。非上市寿险公司中,过半亏损,近八成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经过车险综改后财险业“提质、降本、增效”的改革成效初步显现,业绩回暖明显。财险公司中,超七成实现盈利,并且多数实现同比增长。
财经知识
读懂定期报告系列之三十九
省青企协金服委员会
招商证券西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