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周评
财经要闻
宏观经济
1、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15个政策局共同参与的“通关事务协调组”正分秒必争地拟订稳妥方案以达至逐步、有序、全面“通关”。特区政府同时与中央、粤深政府相关单位密切联系,努力争取最早在1月8日实施首阶段“通关”,除了现时已经开放的口岸外,部分已关闭多时的口岸将会恢复运作。
2、央视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表示,XBB、BQ.1、BQ.1.1致病性和之前的毒株差不多,但免疫逃逸能力增加了。因此,造成的病毒传播速度可能比之前更快。
3、羊城晚报:据研判,广州市本次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已经达峰,预计在2023年春节前将进入流行尾期。在经历一周多的高位平台期后,2022年12月23日以来,全市发热门诊就诊患者人数开始从高位回落,单日就诊量从高峰期的五六万人次下降至1.9万人次。
4、央视网:2023年第一天,“蒙脱石散”冲上热搜第一。医生提醒,蒙脱石散主要是消化科用来治疗腹泻的药物,有收敛的作用。它也有副作用,就是它的颗粒比较难排出体外,留在体内可能造成便秘。
1、北京市:自1月1日起,在本市租住保障性租赁房的家庭可以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且职工每月的住房公积金可直接冲抵房租,减少了租房提取的中间环节。
2、中国基金报:2022年千亿房企仍有20家,但同比减少一半。碧桂园仍以4643亿元合同销售额名列第一,但同比减少近3000亿;保利力压万科升至第二,与“一哥”碧桂园差距已不到百亿。2021年前五之列的恒大、融创则已难觅踪影。
3、央视新闻:雄安新区首批市场化项目同步迎来首期开园运营,迎来40多家企业集中入驻。这是雄安新区首次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大规模集中式的企业入驻,是落实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的又一新进展。
1、中信建投:截至2022年11月,居民存款累计新增存款高达14.95万亿,同比多增约5万亿,是历史同期从未出现过的水平。超额储蓄预示着资金上并无担忧,核心仍在于信心修复的时间及斜率。预计2023年资金面的担忧将逐步得到缓解,有望转为增量博弈,同时考虑到估值水平决定反弹高度,当前A股处于历史低估值区域,具备估值上的优势,在估值因素和流动性因素的双重作用下, 2023年A股整体表现或较好。
2、中泰证券:2023年A股市场指数全年整体将迎来“走牛”基础,核心驱动逻辑在于,疫后修复趋势与政府对于经济增长重要性空前提高后的投资刺激。“否极泰来”或将是2023年股指走势最为准确的形容词。同时,本轮牛市最重要的驱动在于产业周期之下各行业集中度、利润分配重构以及国企改革加速下央企估值体系提升。市场风格演绎或“先内生成长后低估蓝筹”。
3、上证报:2022年港股已收官,南向资金全年合计净流入港股市场超3800亿港元,集中流入头部互联网及新能源汽车板块。其中腾讯控股全年被加仓超800亿港元,成为2022年南向资金流入最多的个股。
财经知识
读懂定期报告系列之三十六
省青企协金服委员会
招商证券西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