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周评
财经要闻
宏观经济
1、新华社:针对当前制约工业经济运行的掣肘问题和服务业领域一些特殊困难行业遇到的难题,多部门联合出台了18项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和43项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政策,释放出政策发力适当靠前、着力稳定经济的强烈信号。下一步,各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要形成合力,推动各项政策早落地、早见效。
2、证监会: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坚持“四个敬畏、一个合力”,更加突出底线思维、精准施策,全力防范化解债券违约风险;更加突出稳中提质,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实施;更加突出公开透明,全面深化债券发行注册制改革和扩大开放;更加突出严监管、零容忍,加快监管转型,进一步健全符合债券市场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监管制度机制。
地产动态
1、中经济日报:近日有声音认为,接下来行业金融支持将大幅降低,这是对“房地产去金融化”的一种误读。“去金融化”是对此前过度金融化的一种矫正,其最终目的是将房企的经营杠杆率降至合理水平,优化负债结构,推动房地产回归居住属性、民生属性,避免引发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2、世邦魏理仕:2021年国内写字楼市场呈现强劲的周期性反弹,18个主要城市的全年净吸纳量达到743万平方米,创历史新高。预计2022年全国写字楼净吸纳量将达到620万平方米,显著高于过去五年530万平方米的平均水平。科技和金融仍将是2022年写字楼的主力需求引擎。
股市盘点
1、证券日报:进入2022年,“A拆A”阵营再扩容,年内已有3家A股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登陆A股。自2021年2月底首只分拆上市股诞生以来,截至今年2月18日,分拆上市股的数量达12只。这12家公司上市首日股价平均涨幅高达144%,其中仅1家股价出现下跌,5家涨幅超100%。
2、证券时报:今年以来,共发行上市14家科创板企业,平均有416家机构投资者参与其网下询价,自去年“询价新规”实施以来进一步减少,表明部分投资者已经退出科创板新股的询价市场。业内称,新股破发越发频繁,打新收益率下降;网下新股报价入围率降低,部分研究定价能力欠缺的投资者离场。
3、证券日报:近年来,更多的公司开始采用股权激励的方式来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促进企业发展。2021年A股市场披露了893份股权激励预案,创下历年之最。截至2月17日,今年9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新的股权激励预案。此外,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开始加入其中。
4、富时罗素:近日公布季度审议结果。旗舰指数富时全球股票指数系列本次新纳入102只中国A股,其中大盘A股共26只,中盘A股4只,小盘A股72只。此外还有部分此前已纳入的A股标的因市值大小变动进行了分类调整。以上变动将于3月18日收盘后正式生效。
5、中国基金报:今年以来成立新基金仅326只,平均发行规模仅4.16亿份,2月成立新基金募集规模更是低至2.8亿份,处于最近三年最低点。为保证基金成立,多家基金公司拟通过延长认购期、增加代销渠道、公司及员工自购等多种策略促进基金募集,展现出市场震荡下的基金发行众生相。
财经知识
省青企协金服委员会
招商证券西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