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赢国际·(中国区)有限公司官网

省青企协财经周刊——之278期
发布时间:2021/10/8       浏览次数:1043 次

财经周评


国庆长假期间,海外市场有两天出现了明显调整,但整体尚未出现趋势性下跌,节前市场所担心的外围市场风险或已基本落地,不应再是市场关心的核心要素。
数据方面,9月制造业PMI跌破50的荣枯线,达到49.6,从3月以来连续处于下降趋势中。近年来,9月基本属于制造业景气度的旺季,PMI指数一般高于或持平于8月,但2021年9月制造业PMI相对于8月反而出现了0.5个百分点的下行,一方面出于能耗双控的原因,工业限产的力度显著加大,导致工业生产受到了较为显著的限制,另一方面地产投资和消费相对偏弱,制造业的下游需求也受到了较为明显的影响。经济整体偏弱的趋势目前不存在明显的拐点,仍然处于相对偏弱的态势。
消息面上,林郑月娥发表《施政报告》,一方面,将允许“港股通”南向交易的股票以人民币计价;另一方面,《施政报告》建议大力发展科创产业。深港两地在科技创新合作上,一直具有极大互补优势,香港的资金及金融制度与大湾区的科创企业一直都是“最佳拍档”。《施政报告》也提出多项措施支持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升级,包括在香港北部建设新的都会区和科创新区,与深圳科创园组成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及互联互通上的诸多新举措探讨等。
能源价格波动在全球蔓延,不仅国内电力紧张,海外天然气供应也陷入短缺局面。就在欧洲天然气短缺引发价格飙升之际,俄罗斯表态增加供应,引发欧美天然气期货高位回落。
国内多地上调市场交易电电价上限,利于发电企业。部分工业品涨价已经对中下游产生挤出效应,对需求端产生反噬,而企业停产又会影响到就业和居民收入,间接影响民生和消费。供给短缺带来的涨价预期来得快去得也快。预计政策将迅速应对,对限电限产的纠偏速度会加快,保供稳价政策的效果也会逐步显现,缓解基本面预期,四季度将很快看到商品供需的边际改善和涨价的放缓,打破周期股上涨逻辑的演绎。
经过前期的震荡调整,甚至部分指数出现了明显下跌,但是绝大部分指数都没有进入下行趋势的迹象。反之,前期已经出现过明显调整的沪深300和创业板指等指数反倒出现了明显的筑底或筑底反弹的迹象。因此,应该乐观期待和积极应对10月份的市场表现,值得关注的三大方向:大消费、大金融、锂电和光伏。


财经要闻

1、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9月,全球制造业PMI为55.6%,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环比下降。欧洲、非洲制造业PMI较上月有不同程度回落,美洲、亚洲制造业PMI较上月有不同程度回升。


2、阿里巴巴:发布《阿里巴巴2021“十一”假期消费出行趋势报告》。车程3小时以内的本地及周边游是主要推手,占国庆长假出游订单近六成。小众沉浸式玩法有了更多的参与者,冲浪、潜水预订量环比涨超200%;帐篷、露营环比涨超14倍;徒步、攀岩环比涨超13倍。


3、央视网:10月6日是国庆假期第六天,全国铁路、公路、民航纷纷迎来集中返程客流。当日,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155万人次,加开旅客列车1203列;全国高速公路上午8时起返程流量逐步增加;全国民航预计全国运输旅客140万人次,飞行航班13900班。


4、国家电网:连接俄罗斯阿穆尔州与中国黑河的500千伏阿黑线是我国电压等级最高的跨境输电线路。为保障当地用电需求,协调俄方加大电力供应,自10月1日起,黑河500千伏换流站满负荷(750兆瓦)运行时长从每天5个小时增至16个小时,极大缓解了供电紧张状况。


5、美国商务部:受新冠疫情和供应限制的影响,美国8月贸易逆差额环比飙升4.2%,达到733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此外,美国进出口额有小幅增长,8月,进口额环比增长1.4%,达到2870亿美元;出口额环比增长0.5%,至2137亿美元。


6、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德国科学家本杰明·李斯特和英裔美籍科学家戴维·麦克米伦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二位对“不对称有机催化发展”的贡献,该领域的创新发明对医药研究和绿色化学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地产动态

1、北京市:十一期间开展房地产市场检查。绝大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经纪机构、物业企业能够认真执行相关规定,合规经营,首都房地产节日期间市场秩序总体稳定。


2、绿城中国:9月,销售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销售金额约为212亿元;1-9月,合同销售面积约为695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约为2005亿元,同比增长约76%,其中归属于绿城集团的权益金额约1118亿元。


3、融信中国:9月,合约建筑面积约为54.65万平方米,合约销售额约为125.23亿元;1-9月,合约建筑面积约为590.29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额约为1223.65亿元。


股市盘点

1、周三,恒生指数跌0.57%,报23966.49点。国企指数跌1.21%,报8412.72点。


2、证券时报:截至三季度末,基金发行数量达1388只,逼近2020年全年的1395只,前三季度基金发行规模已达到2.35万亿元。今年以来,有5家头部基金公司发行规模超千亿,基金发行“马太效应”愈演愈烈,明星基金经理的“光环”愈加闪耀。


3、中国基金报:在今年A股巨震和投资者对绝对收益产品需求增长的背景下,各家公募密集布局“固收+”基金。截至10月6日,“固收+”基金数量达1003只,突破1000只大关,成为该细分品种快速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4、上证报:今年以来,公募“火力全开”参与定增项目。截至9月30日,已有1945只公募基金合计以634.7亿元参与定向增发,同比增长213%。统计显示,七成定增项目赚钱,多只基金单个项目的浮盈已超千万元,其中兴全合宜参与锦江酒店的定增浮盈超过1亿元。


5、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将进一步扩大跨境人民币资金双向流通管道、离岸人民币产品和工具发展,包括研究提升发行及交易人民币证券需求、容许“港股通”南向交易的股票以人民币计价等具体措施;支持港交所与广州期货交易所就碳排放交易相关金融产品开展合作。


财经知识


金融知识普及月 | 密室逃脱之闯关医药企业(上)
 
上篇千赢国际·(中国区)有限公司官网通过分析增长类、盈利类、收益质量等指标,“推开”了医药企业的“发展之窗”“营运之门”,本篇千赢国际·(中国区)有限公司官网继续带您在实践中学习运用研发投入类指标,进一步分析医药企业基本面。
 
从研发投入情况打开“研发之灯”
医药行业是一个技术性较强的行业,创新是中国医药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发展内驱力的强弱,也是企业发展潜力的一种有效体现。通过寻找企业的研发投入的营收占比这条线索,打开“研发之灯”,侧面了解企业未来发展潜力。
来看一则案例:A公司在2016至2020年的研发投入的营收占比分别为10.68%、12.71%、15.33%、16.73%和17.99%,研发投入的复合增长率约为33%。2020年美股制药工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强度接近19%,我国制药工业上市公司研发强度约为8%。由此可见,A公司的研发投入在我国制药行业处于领先水平,并与国际接轨。
在此基础上,千赢国际·(中国区)有限公司官网来进一步了解A公司。2020年A公司共有11个项目获得药(产)品注册批件,82个项目获得临床批件,目前有近20个获准开展全球多中心或地区性临床研究的项目,其中6项主要在研项目处于临床II期至临床III期,均为化1药或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两者都属于境内外均未上市的创新药)。因而可知,A公司创新储备丰富,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B公司2016至2020年研发投入的营收占比分别为15.60%、37.09%、48.20%、43.41%和39.69%,研发投入的复合增长率约为36%。截至2021年3月,B公司有20项主要在研项目,其中2项申报生产、1项准备申报生产、1项处于临床III期、10项处于临床I期、2项处于临床试验申请,另有4项在研项目由于有多种适应症,分处于获取临床试验通知书到申报生产的不同阶段。上述20个项目中,有16个项目属于化1药或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可见,B公司的创新储备也很丰富,同样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且其化1药占比更高。
另外,对于研发投入,投资者也需要关注其风险。例如,A公司与B公司在研项目数量相当,但对比A公司与B公司在研项目可发现,A公司在研项目中化1药占比较少、主要项目多处于研发后期,B公司在研项目中化1药占比高、多处于研发前期。创新药物研发一般具有投资大、风险高和周期长等特征,仅I、II、III期临床研究就可能持续4至6年,需企业有较大的投入。此外,还将可能面临核心技术升级迭代、研发失败、临床试验效果达不到预期及上市审批失败等风险,对此也需投资者予以关注。

总结
一家企业是否值得投资,是由其价格与价值决定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通过公开网站、APP等渠道就能快速查询,而一家企业的价值则需要市场投资者深度寻找。
对于医药企业而言,千赢国际·(中国区)有限公司官网可以从增长类指标了解企业产品结构、发展状况;从盈利类指标和收益质量指标了解企业营运情况,当然也需特别关注企业是否为营收增长而采的激进策略(如压货等);从研发投入了解企业发展潜力及发展方向,确定企业是否能挖出一条宽阔的科研“护城河”。通过使用上述四大类财务指标作为工具,帮助投资者从发展、运营、研发等角度,挖掘医药企业投资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仅为投资者教育之目的而发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省青企协金服委员会

招商证券西安部


主办:千赢国际·(中国区)有限公司官网     Copyright © 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千赢国际·(中国区)有限公司官网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毕原二路西科控股硬科技企业社区12栋(博瑞集信(西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