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周评
上周沪指涨1.36%,上涨47点;深成指涨1.68%,上涨242点;创业板涨2.31%,涨77点;科创板涨3.33%,上涨43点。成交量依然在万亿附近运行,但市场风格轮动很快,周一“4680”横空出世,周二半导体归来,周三“新能源YYDS”,周四房地产爆发,周五军工板块突围,每天都在玩新花样。只有元宇宙和次新股疯了,涨的让人害怕。北交所定于11月15日正式开市,首批上市公司共81家,其中10只股票为北交所新股,另外71只股票届时会从精选层平移过来,预计投资者超400万户。主板、深交所、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投资者需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如果精力有限,还是建议将资金通过财富管理的方式参与投资,招商证券正在推广的“基金投顾”业务不失为一个合适的选择!参照当初的科创板,第一批吃螃蟹的都还不错,所以第一批个股肯定要炒作的。但80多家一拥而上,走势必然分化,考验投资者眼光的时候到了!另外如果资金大幅转场,沪深有分流的风险。所以,无论是题材炒作,还是整个指数来说,下周A股面临一些压力。全国首例证券集体诉讼案一审宣判,康美药业等相关被告承担投资者损失总金额24.59亿元。作为A股里程碑式的一件事,康美药业要承担投资者损失赔偿24.59亿元。公司总共5万散户,平均每一位获赔4万多。随着大A制度的完善,以后这种事应该要杜绝了,但还是希望投资者选标的的时候要擦亮眼睛。市场整体保持震荡,由于没有放量,依然以结构性行情的态度来对待。板块快速轮动、低位修复、多点开花,机会明显增多,有利行情进一步的发展,成长风格比较明显,国证2000指数已经走出5连阳,结构上关注科技制造、消费和大金融。
财经要闻
1、卫健委:目前全国疫情整体趋于平稳。前期受疫情影响的多个省份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成功阻断了病毒的传播。黑龙江黑河、河北石家庄、四川成都等地疫情平稳,已趋于控制。辽宁大连、北京、河南郑州、江西上饶、云南德宏等局部地区的疫情仍需关注。
2、国家电网:电力供需呈现“全国紧平衡、局部有缺口、燃料是关键、安全压力大”的形势和特点,大战大考还在继续。坚持先立后破,发挥好煤电在能源转型中的兜底保障作用。统筹发展与安全,保障煤炭增产增供、电力多发满发。
3、教育部:严把入校关。所有的师生进校的时候都要做体温检测,关注他们的健康状况和旅行的轨迹。一旦学校涉疫,就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的应急预案,做到应隔离的尽快隔离,也要防止校园疫情向社会其他方面关联。
4、新华网:日本南部鹿儿岛县出水市的一家养鸡场出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该养鸡场饲养的约4万只鸡将全被扑杀。这是本次禽流感流行季内日本第二次出现禽流感疫情。
5、俄罗斯总统普京: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已恢复到新冠疫情发生前的水平。估计2021年将达到4.7%。
地产动态
1、教育部:“学区房”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校际间办学质量存在差异的问题。高度重视“学区房”问题,一手推进均衡发展、着力缩小校际差距,一手推进多校划片、治理择校和规范招生入学秩序,取得了明显成效。
2、中原地产:北京二手房市场成交量连续7个月出现下滑。10月,北京二手房网签量更是年内首次跌破万套,同比下降35%,包括西城、朝阳、海淀等在内的13个区域房价环比均出现下滑。
3、融创中国:配股与出售订单共计9.5亿元。以15.18港元/股配售3.35亿股股份,筹资6.5亿美元;以14.75港元/股出售所持融创服务1.58亿股股份,筹资3亿美元,获得多家机构热烈反馈和高倍数超额认购。
股市盘点
1、中国基金报:北交所或为券商带来高达百亿元的“真金白银”的增量收入。据测算,经纪、两融和IPO收入合计将达到188亿元,占今年行业整体年化收入超4%。考虑到叠加北交所的交易活跃度将更高,券商私募股权退出加快等利好,预计2022年能为证券业带来接近5%的业绩增量。
2、证券日报:截至11月12日,两市共计399家公司市净率低于1,即公司股价跌破净资产。谈及如何看待破净企业后续发展,部分投资者认为一些公司或因行业共性问题被“错杀”,出现“黄金坑”;但投资者更表示大多数公司已经是“冷灶台”,再也烧不热。
3、中国基金报:近期军工板块表现亮眼,国防军工指数近一个月以来涨幅领先。相关主题基金业绩随之走强,一个月间净值涨幅达15%以上。业内认为,军工行业长期向上发展的确定性强,价值重估进行时。整体看军工行业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重点关注航空主战装备、导弹武器装备以及军民融合领域等主线。
4、证券日报:从今年成交额来看,A股并非全面牛市,但1.04万亿元的日均成交额与2015年接近。跨年行情有望成下一个投资时点。对机构调研、评级看好等数据进一步统计发现,银行、美容护理、食品饮料等三大行业被视为跨年度行情的重要主线。
财经知识
上市公司资产收购时需关注标的公司是否受行业政策影响针对上市公司资产收购的行权案例,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投服中心)重点关注标的公司所属行业是否受行业政策影响较大,行业政策变化及行政许可限制等对标的公司经营持续性稳定性的影响和对估值逻辑的影响。例如某公司于2019年10月31日发布公告,拟以自有和自筹资金17.8亿元收购标的公司100%的股权。标的公司主要通过全资子公司A和B开展主营业务,子公司A从事光伏组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相关业务;子公司B从事晶硅电池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相关业务。光伏的最初发展来自于全球对于能源转型的需求。随着用电量的增加,能源危机逐渐凸显,大多数国家采取补贴的手段来推动行业的发展。整体来看,2004-2011年为光伏行业发展的启动期,各国推出政府补贴政策推动光伏大规模商业化;2011-2013年为光伏行业的调整期,随着欧洲各国纷纷大幅度降低和取消政府补贴,光伏投资收益率的大幅下降导致了需求减少;2013年至今为光伏行业的高速发展期,随着2015年《巴黎协定》的签署,各国对新能源越发重视,同时光伏技术的进步进一步推动了光伏发电成本的下降,部分国家已经可以实现平价上网,光伏发电正式进入可以和传统能源竞争的高速发展期。根据公司公告,标的公司的主要子公司所在地为越南,收购时越南仍在推行新能源补贴政策,因此标的公司经营业绩及稳定性受当地补贴政策以及客户所在地的关税政策影响较大。结合标的公司所处行业以及行业相关政策,投服中心针对本次资产收购的分析逻辑如下:(1)据查询相关政策信息,越南政府2017年7月1日后出台新一轮新能源补贴政策,将根据项目位置和技术方案提出不同的电价水平,按不同的辐照度区域分类,涉及不同的光伏电站技术方案。上述补贴政策的变动将直接影响越南光伏电站的新增装机量,从而影响标的公司的营收增速和营收规模;(2)此外根据公司公告,标的公司主要客户为全球知名光伏制造商,产品最终主要销往美国、欧洲等地区。2018年1月22日,美国宣布对进口光伏产品采取为期4年的额外加征关税政策。针对光伏电池及组件,美国将设定2.5GW的免税配额,对超过此配额的进口产品第一年将征收30%关税,税率在此后三年递减为25%、20%、15%,上述关税政策变动可能对标的公司的未来营收能力存在潜在影响。2019年11月7日,投服中心以发送股东质询建议函的方式行权,建议公司说明越南新能源补贴政策的变动对公司相关产品销量、营业收入、净利润潜在的影响,并说明标的公司出口至美国的产品受美国201法案的影响,政策出台前后相关产品的销量、营业收入、净利润差异,已上两国政策对标的公司完成业绩承诺是否有不利影响。最终公司于2020年2月21日发布公告称由于宏观形势的变化等原因终止本次收购。(免责声明:本文仅为投资者教育之目的而发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省青企协金服委员会
招商证券西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