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周评
7月正式收官!沪指累计涨10.9%,深成指涨13.72%,创业板大涨14.65%!回头看,A股依然是结构性牛市。金融地产负责结构,大消费医药负责牛,科技股负责“任性 ”的上蹿下跳!7月行情的最大特征是波动率大,短期风格切换到低估值的传统周期。730重要会议结束,公告内容基本符合预期,市场之前一直担忧会不会有利空出现,算是靴子落地。当前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既有疫情影响带来的内外需求的萎缩,也有国际关系的不稳定带来的产业链重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基建和新型城镇化被再度强调,要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更加注重补短板和锻长板,全力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有几个明显的板块需要注意:包括“内循环”、“补短板、锻长板”等新政策可能催化的方向,如科技自主可控、5G下游、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等、新基建、新型城镇化。同时,监管方面也有好消息传来,证监会年中工作会议,历史上首次喊出“不干预”的提法,对A股影响深远。意味着,以后监管的归监管,市场的归市场,“保姆型”监管方式逐渐退出!当然,“不干预”并不会完全放任,更多的是适度控制市场的情绪,指数疯牛肯定会降温,而个股疯涨则较少干预。监管层这个表态,是对监管方式的修正,是给投资者的定心丸!预计8月份市场依然维持结构性行情。出于向上有海外因素制约,向下有基本面和宏观流动性支撑的均衡状态中,流动性整体保持平衡,政策宽松的共识也将重新凝聚,期间市场受到的任何冲击,都是入场并布局下一轮上涨的宝贵时机。首先,海外扰动依然处于高发期,对市场情绪压制:中美分歧日益复杂,预计9月首轮总统竞选辩论前将扰动不断;8月开始美国应对疫情的财政刺激法案接续会迎来数周“断点”;同时,美国疫情二次爆发已对经济产生实质影响,美股风险依然在积累。其次,国内基本面持续修复的趋势不变,政策宽松的共识会再次凝聚:在就业仍有压力、外部疫情和中美分歧的不确定性下,预计国内政策依然会维持中期宽松的基调,“宽信用”依然是政策重心。再次,预计8月新发公募基金建仓和配置型外资流入带来增量资金规模约1800亿元;而解禁减持、IPO等资金分流规模预计约为1600亿元:市场流动性整体将处于平衡状态。在经历了业绩验证和解禁高峰,以及海外疫情和中美分歧逐渐明朗之后,预计A股在三季度末启动的下一轮上涨将更稳健、更持续。8月中下旬,中报将进入集中披露期,从中报业绩预告来看,科技和消费盈利增速占优;短期金融、地产、传统周期等低估值蓝筹仍存在估值修复空间;中长期来看,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要求构建完善的内需体系,科技自主可控、5G下游、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等板块值得关注。
财经要闻
1、外汇局:不折不扣落实各项外汇便利化措施,扩大贸易收支便利化试点,推进服务贸易付汇税务备案电子化。探索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跨境投资管理改革。继续稳步扩大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和互联互通。加强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完善外汇市场监管,保护外汇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地下钱庄、跨境赌博等外汇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外汇市场健康秩序。
2、大连市:要求广大市民响应疫情防控政策,非必要不离连,坚定抗疫信心,提高防疫意识,履行公民义务,全面配合健康监测、排查和隔离管控,坚持做好个人及家属的防护措施。截至7月31日24时,全市已累计出动医护人员24790人,累计设置采样点5299个,累计完成核酸检测448.8万份。目前,市主城区的核酸采样工作已全部完成。
3、央视财经:经过几年发展,目前即时配送用户规模早已超过4亿,即时配送订单早也已经从餐饮外卖扩展到多元化的配送服务。业内人士表示判断,2020年行业的市场规模大概在2500亿左右。从整个行业的发展来看,未来10年是即时配送行业的“黄金10年”。
一、宏观经济
1、国家卫健委:应香港特区政府请求,在中央统筹部署和指挥下,迅速组建“内地核酸检测支援队”拟近期赴香港开展工作。其中7名“先遣队”队员将于8月2日赴香港协助开展实验室工作。同时,也已组建“内地方舱医院支援队”,为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改建为“方舱医院”提供设计、运营和管理经验的技术支持。
2、发改委:要突出工作重点,着力稳定经济运行,细化落实扩大内需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政策举措,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力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全力保障粮食能源安全,大力推进重点改革任务,实施好区域城乡重大战略,强化就业民生保障。
3、美国银行:预计2020年全球政策刺激金额将达20万亿美元,其中货币政策刺激占8.5万亿美元,财政刺激占11.4万亿美元。
4、商务部:8月1日,中韩经贸联委会第24次会议在山东青岛举行,双方同意,继续加强抗疫国际合作,深入开展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韩国“新南方”“新北方”政策对接合作,推进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推动如期签署RCEP协定,推进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5、应急管理部:今年第3号台风“森拉克”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受台风“森拉克”及季风带来强降雨影响,8月1日至6日,华南南部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地区、黄淮及四川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区还将先后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
二、地产聚焦
1、中新网:随着疫情得到控制,购房需求进一步释放,7月北京二手房市场呈现量涨价跌的态势。数据显示,7月,北京二手房成交量环比增长6.6%,同比增长35.2%;二手房成交均价环比继续下跌3.1%,跌幅扩大。预计8月成交量将会小幅下降,在市场预期不强的情形下,均价上涨动力不足,预计呈下跌趋势。
三、股市盘点
1、上证报:刚刚披露完毕的公募基金二季报显示,基金持有可转债市值超过1200亿元,明显高于一季度。大金融板块最受青睐,其中,银行系转债是公募基金的最爱,券商系转债是转债基金加仓最为积极的品种。
2、浙商证券:疫情冲击客观上需要资管新规推迟支持经济修复,资管新规延长一年可保证经济正常化后仍会推进,资管新规从长远看是有利于规范资管行业,仍需继续推进。对于市场的影响,本次延长过渡期对于股债市场短期受益,但中期影响偏中性。
3、证券时报:众多爆款基金的发行,也使得7月新成立基金的发行份额打破多项历史纪录。数据显示,7月134只新成立基金发行份额达5117.23亿份,超过2015年5月的3025.74亿份,创单月新成立基金发行份额历史新高;平均发行份额高达38.19亿份,也打破此前35.51亿份的历史纪录。
4、证监会:于7月15日上报的首批科创板50ETF已获受理。其中,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华泰柏瑞上证科创板50成份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工银瑞信上证科创板50成份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和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成份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四只产品已于7月22日获得受理。
财经知识
为帮助投资者充分了解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的相关规则,特别推出创业板改革系列解读文章,本文主要介绍创业板股票网下申购及询价定价的有关内容,敬请广大投资者关注。
1.哪些投资者可以参加创业板网下申购?
根据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证券发行承销相关规定,参与创业板股票网下申购的投资者为参与网下询价并提供有效报价的网下投资者。网下投资者包括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保险公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私募基金管理人等专业机构投资者,其应持有深圳市场非限售A股和非限售存托凭证总市值不少于1000万元(含)。
配售对象已参与某只新股网下报价、申购、配售的,不得参与该只新股的网上申购。 2.创业板网上网下发行的比例为多少?
创业板改革借鉴了科创板相关经验,提高网下初始发行比例,将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4亿股和超过4亿股(或发行人尚未盈利)的网下初始发行比例分别提高至不低于70%和80%。提高网下投资者配售比例,主要考虑提升专业机构投资者参与新股发行定价的有效性,同时强化对网下机构投资者的报价约束,促进新股发行合理定价,进一步维护所有参与新股发行投资者的利益。
同时,充分考虑网上投资者利益,结合创业板存量中小投资者较多的实际情况做出差异化安排,将网下向网上的回拨比例相应提升,保障网上投资者的获配数量。对于网上有效申购倍数超过50倍、低于100倍(含)的,回拨比例为本次发行量的10%,网上有效申购倍数超过100倍的,回拨比例为本次发行量的20%。 3.创业板新股将采取市场化的询价定价方式,投资者需要关注哪些内容?
创业板改革充分借鉴境外资本市场和科创板经验,将首次公开发行询价对象限定在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保险公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私募基金管理人等7 类专业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不直接参与创业板发行定价,主要考虑创业板改革采用市场化的询价定价方式,对投资者的投资经验、专业程度、风险承受能力和定价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发行定价难度、新股投资风险也会相应提高。相对而言,机构投资者有更专业的投研能力和风险控制体系,将新股询价对象范围限定为机构投资者,可以更好保护个人投资者利益。个人投资者虽然并不直接参与新股网下申购,但可以参与网上申购,也可以通过购买公募基金份额等方式间接参与网下申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