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周评
12月以来行情的演绎源于外部不确定性降低、内部政策积极以及经济金融数据回暖。宏观方面,外部不确定性降低,中美就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达成一致,贸易谈判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将带来对经济和风险资产悲观预期的修复以及强化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投资逻辑。内部政策积极,政治局会议强调“逆周期调节”和“托底”,2020年政策或难看到向上的“刺激”。“脱贫攻坚”成为明年影响消费的重要转移支付手 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且没有提到细分领域,传统和新型基建或齐头并进。将“提升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明年工作重点,意味着 2020年政策对科技产业的支持力度只会有增无减。总体而言,科技和基建板块有望在明年得到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货币政策继续定调“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强调宏观经济杠杆的稳 定,意味着宽信用刺激的概率较低,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更加注重结构调整,而非全面发力。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明年货币政策易松难紧,利率存在进一步下行空间;若下行压力加大,政策力度将会加大,以确保量的合理增长。经济金融数据回暖,11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5.2%,前期公布的11月PMI数据超预期反弹,信贷数据回暖、社资规模增量同比回暖。整体来看,11月经济和金融数据整体均有所回暖。当前时点,需要关注季末年初短期流动性压力,年内公布且正在进行的减持计划规模超过3000亿元,另外2020年1月解禁规模将超6000亿元,2020年年初解禁压力明显增大。除了解禁压力、TMLF到期和季节性因素外,专项债发行将在明年年初构成流动性需求,资金缺口进一步扩大,对降准降息的诉求有所增加。如果流动性投放不及预期,则需要关注可能面临的流动性冲击。整体来看,2020年春节行情可期。外围不确定性降低,国内政策不断发力, 经济金融数据陆续回暖,为行情的延续及继续走好提供了坚实基础,流动性方面, 解禁虽有一定压力,但解禁并不完全等于减持,国有控股股东减持意愿并不强, 需要关注的是部分资金链吃紧的民企减持所带来的冲击。行业方面,可逢低关注金融,家电,科技,基建等领域的投资机会。
财经要闻
一、宏观经济
1、央行:
就存量浮动利率贷款的定价基准转换为LPR有关事宜公告,自 2020年3月1日起,金融机构应与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客户就定价基准转换条款 进行协商,将原合同约定的利率定价方式转换为以LPR为定价基准加点形成(加 点可为负值),加点数值在合同剩余期限内固定不变;也可转换为固定利率。定 价基准只能转换一次,转换之后不能再次转换。已处于最后一个重定价周期的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可不转换。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原则上应于2020年8月31日前完成。
2、新华社: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 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的决定。将该法第七条第一款修改为:“台湾同胞投资,可以举办全部或者部分由台湾同胞投资者投资的企业,也可以采用 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投资形式。”;将第九条改为第八条,修改为:“台湾同胞投资企业依法进行经营管理活动,其经营管理的自主权不受干涉。”本决定自 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3、上海清算所周荣芳:
在为绿色债券、熊猫债券、无固定期限金融债券、 SDR计价债券等丰富的创新产品提供登记托管服务的同时,上海清算所正在积极配合人民银行研究推出债券指数产品,以便利被动型投资者配置债券资产。
4、建设银行:
目前看,存量改革对银行的影响可控。8月份LPR改革以来, 已有接近90%的新发生贷款参考LPR定价,当前推动存量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 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存量贷款按照LPR定价,LPR引导融资成本下行的有效性将进一步增强,将会带动整个社会融资成本出现明显下行,有助于“稳增长”。
二、地产聚焦
1、中证报:
今年以来,土地出让政策相比2018年有所放宽,土地供应增 加,房企积极拿地。截至目前,50个大中城市合计出让土地4.19万亿元,同比增长17.6%。多数房企为加快周转,积极推盘,楼市库存处于高位。从同比数据看,库存规模已连续12个月增长。
2、贵州省市场监管局:
贵州首部加强电梯安全管理的法规《贵州省电梯条 例》将于2020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规定新建4层及以上的商品房、保障房 应当安装电梯。
三、股市盘点
1、新证券法:
发行人在其公告的证券发行文件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 大虚假内容,尚未发行证券的,处以2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罚款;证券从业人员禁止买卖股票;证券从业人员违法买卖股票将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新增了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保护专章。
2、证券时报:
2020年限售股解禁市值创近10年新高,2020年限售股待 解禁市值超3.3万亿元,是2011年以来解禁市值最大的年份。1月份待解禁市值近6802亿元,占全年比重达20%。
3、上证报:
12月27日晚间,上交所接受了6家公司的科创板上市申请受 理。至此,科创板受理企业突破200家,达到202家。科创板的包容性、多元 化特征在不断凸显。
4、证券时报: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表示,格力从上市到现在,一 共募集了51亿,分红了544亿,也就是说它的分红是募集资金的10倍以上。格力这么多年一直坚持主业,做制造业毫不动摇,这么多年来没有跟珠海市要过一块地去搞房地产赚钱。制造业确确实实是不简单的。
财经知识
利润调节的七种武器
二、资产减值损失
俗话说,资产减值是个宝,怎么需要怎么搞。根据净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 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 动损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可以知道,资产减值这个科目与利润比较近的科目。
资产减值损失指什么呢?在任一会计期末,企业都要复核账上资产的账面价值,看看有没有迹象显示实际价值过低,甚至低于账面价值,如果低于账面价值, 那么就需要计提减值,影响净利润。根据《资产减值》准则的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由于可以计提减值的资产科目特别多,所以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就会是一个“东北大乱炖”,虽然喜欢乱炖,但是这种不在喜欢的范围之内。
像上面提高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也属于资产减值损失,除此之外,存货、固 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以及商誉等均可以计提坏账准备。现在证监会 对企业监管特别严格,企业需要对大额资产减值损失做专项说明,因此,很容易 查询到相关信息,而且可以肯定大部分资产减值的计提都是相对合理、公允的。在判断是否是调节手段时,需要结合企业的动机。
近几年市场上常见的调整情况就是一年足额计提,然后希望来年不至于接连亏损。比如ST柳化,柳化股份主要业务为合成氨为原料的系列氨加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2015年由于其产品毛利率太低,亏损4.85亿。2016年前三个季度公 司业务没有好转,亏损4.32亿,由于连续两年亏损被ST几乎不可避免,所以可以预计公司 2016年会大额计提减值,把能计提的都计提,来年业绩压力会小一 点。果然公司 2017年 4月 21日公布减值准备公告。
柳化股份公告2016年度公司计提各类资产减值准备共计23,518.69万元人 民币,其中主要是固定资产和存货跌价准备。
具体来看,关于固定资产减值,公司公告为了提高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和减值测试的准确性,公司委托广西众益资产评估土地房地产评估有限公司对公司相关固定资产进行了评估,众益公司分别出具了资产评估报告。评估结果显示,公司部分固定资产存在减值,公司根据测试评估结果,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共计19,487.72万元,其中公司计提15,432.85万元,湖南中成计提4,054.87万元。
关于存货跌价准备,公司公告存货主要系原材料、库存商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期末公司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后,按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经过清查和减值测试,库存商品存在跌价情形,公司按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计提库存商品存货跌价准备3,702.18万元。
从两次计提来看,都属于可控的内容,但是公司还是大额计提,大幅做低公 司的利润,同时公司发布年报时,再次补计提减值准备。2017年4月27日,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和第五届监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2016年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议案》,同意公司增加计提2016年度资产减值准备893.52万元,补计提的为应收款项坏账准备。
补计提后,公司2016年合计亏损8.16亿,可谓是一次亏到底,亏到公司净资产为负。当然,2017年一季度公司实现盈利,但是半年度依然亏损 8000万, 考虑到今年公司想不被暂停上市,那么盈利是必须的了,大概率要靠政府补贴了。
大家需要规避那些去年亏损、今年三季度还在大额亏损的企业了。如果这些企业靠自身及补贴不能实现盈利,那么就有了做低今年亏损的动机了。无疑是一 个地雷,不要等到公司公布亏损再跑,那时候不是跑,是践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