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周评
最近的大盘实在没啥聊的,成交量很低,涨跌都是情绪,无话可说。按理说,谈判正式重启了,算是个阶段性利好,延续反弹应该是符合市场预期的,可市场依然平静的出奇,全市场成交量仍然保持在3000亿的低位,全天对指数有正面影响的是银行和保险。银行和保险的启动,可能是护盘,可能是因为降息预期,降息是保险受益的,但银行跟着一起拉动大盘,感觉护盘成分更多一点。
周末还有一批业绩预告出来,22日科创正式上市,感觉资金无心恋战,都在等这些事情落地了。
当市场没啥热点的时候,都会轮到核心资产上涨。其实机构的想法也差不多,市场都没啥东西可以炒作了,就买点核心资产放着,与其在不确定的业绩中摸爬滚打,刀口嗜血,还不如静下心来,搞些自己整得明白的,确定性高的资产。
但核心资产并非一成不变,也并非一直指的是大金融,大消费,银行、保险、白酒、医药,随着估值和基本面的变化,核心资产池也会有所变化。只是在目前市场环境和指数点位下,当前的核心资产,更偏向于大金融和各版块的核心龙头企业。既然投资核心资产,就一定要静下心来,该出手时就出手,一旦拥有,坚定持有。不要在乎净值每天的的变化,以更长远的眼光,更宽广的格局去重新审视自己的投资。
17年开始的白马行情一直延续至今,机构抱团消费蓝筹的趋势愈发明显,日赚1.1亿的贵州茅台为首的消费龙头,如果机构抱团的态势出现裂缝,或者因追逐新的热点而导致获利了结,抱团一旦瓦解,又有谁愿意支撑这高企的股价。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谁也不愿高位接盘。
指数节奏的正确把握,只能保证不犯大错误,给予千赢国际·(中国区)有限公司官网一个对市场整体环境的认识。但并不代表说,在低点所有的股票都是可以随便买的。指数的择时,个股的选股,二者缺一不可。正确的时间选了错的人(股票),结局只能是蹉跎了岁月。正确的时间选了对的资产,得来全不费功夫。价值投资+策略分析,为的就是能够寻找到适配当前市场环境的操作方法。
财经要闻
1、21世纪:杭州人口正式突破1000万。继西安、郑州后,又一城跻身千万人口之列。杭州已成为浙江全省的“人口增长点”,占比近半,是浙江省人口的主要流入地。2013-2018年,杭州人口加速增长,年增长率从2013年的0.48%增至2018年的3.57%。
2、新华社:7月12日,日本和韩国两国政府就两国间的贸易摩擦在东京举行事务级别磋商。双方不欢而散,也未确定下次磋商的时间。由于双方很难在此次贸易摩擦的根源——历史问题上轻易让步,两国关系短期内难以转圜。
3、中钢协何文波:今年前五个月粗钢增加产量的98%用在国内钢铁消费需求上,三分之二满足建设领域的需求。基本建设的持续投入,带来钢铁需求的持续增长,而中国钢铁业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中生产建设对钢铁材料的供给需求。如果没有钢铁产量的高增长,目前的基本建设规模无法实现。
4、新华社:比特币价格本周短暂突破1.3万美元大关后迅速下跌并回弹乏力。最新期货持仓数据也显示,持有比特币的空头力量略占优势。分析人士认为,对加密货币加强监管的呼声日高、投资者担忧比特币市场投机风险和安全问题是近期比特币涨势受阻的主要因素。
一、宏观经济
1、人民日报:当前,消费增长动能充沛,消费升级特征明显,城乡消费更加平衡。外部环境变化未造成相关进口商品供应短缺、价格大幅上涨。保持消费稳定增长潜力巨大,有利条件也很多。亿万中国消费者的“购物车”一定能有力拉动中国经济“基本盘”。
2、统计局:2019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174万吨,同比增长2.1%。其中夏收谷物产量13248万吨,同比增长2.0%;小麦产量13106万吨,同比增长2.1%。2019年夏粮播种面积略减,但得益于单产恢复性增长,夏粮产量增加。
3、央行科技司司长李伟:央行正在加紧制定金融科技的发展规划。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来明确未来几年金融科技的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以及保障措施。目前发展规划会签协调意见,近期有望出台。
4、人社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当前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省会及以下城市全面放开对高校毕业生、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的落户限制,精简落户凭证。
5、证券日报:7月13日有365天MLF到期,资金量为1885亿元;7月23日还将有5020亿元MLF到期。虽然7月15日当天,还将有定向降准第三次实施释放800亿元左右的流动性,但相比到期资金,投放力度显然不足。因此,市场人士认为,央行即将重启公开市场操作。
6、新华社:亚投行批准非洲国家贝宁、吉布提和卢旺达成为成员国,至此亚投行成员国增至100个。此外,亚投行顺利获得联合国大会永久观察员地位,贷款总额达到85亿美元并成功发行首笔美元全球债券,制订了一系列重要战略和政策,已成为多边开发体系新的重要一员。
二、地产聚焦
1、澎湃新闻:业内人士认为,房企融资环境持续收紧,融资成本也在不断走高,对于负债率偏高的开发商来说,融资的收紧受影响的并不是现金流,而是考验房企对于拿地的预期和判断。融资收紧了,开发商没有钱就不会疯狂拿地,前段时间土地市场太热了。
2、上海市房管局副局长冷玉英:上海每年旧住房改造面积不低于1000万平方米,但总体设计水平比较薄弱,设计理念有待提升。
3、长江日报:武汉市近期制定了《武汉市引才育才年度重点任务及资金安排》。将着力发展专业化人才公寓,年内筹集50000套(间),对留汉大学生租住提供补贴;加快建设共有产权房,年内推出1000套。
三、股市盘点
1、中国基金报:目前有大概290只左右的私募产品参与了科创板网下打新,获配的总市值高达12.68亿元,其中有40只私募产品打中新股数量均达到13只。从私募机构的情况看,共有56家私募现身科创板打新获配名单。
2、证券日报:证监会上半年共核发64家IPO批文,主要集中在主板和创业板,募集资金达573.44亿元。行业多集中在制造业、科学技术和服务业等科技板块。专家认为,股票市场也呈现“重科技、兴产业”的特征。包含信息技术、新材料在内的高新制造业快马加鞭,从过会到上市发行明显快于去年同期。
3、财经早餐:上海市属国资科创板战略配售投资首单落地。上海国际集团下属国际资管公司成功投资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中国通号,战略获配股数11,602,000股,获配金额约6800万元。
4、国际啤酒巨头百威英博:已决定不再推进亚太子公司(百威亚太控股有限公司)在中国香港的IPO计划。此举原因在于现行市场情况等因素,同时公司将评估各种提高股东价值的选项,优化业务和驱动长期增长,并严守财务纪律。
财经知识
如何分析营业收入
先来看看巴菲特两个收购案例,你会发现营业收入增长的重要性!
巴菲特收购R. C. Willey家具商场时,他发现CEO比尔1954年接手时年营业收入只有25万美元,1999年增长到3.42亿美元,45年增长1368倍。
巴菲特收购Helzberg钻石商店时研究财务报表时发现,这家公司从1915年创立时不过是堪萨斯市的一家商店,然而到1994年已发展成在全美23个州拥有134家分店的集团,营业收入也从1974年的1000万美元增长到1984年的5300万美元,1994年又增长到2.82亿美元。
巴菲特会从两个方面来分析营业收入增长率:
第一,营业收入增长率与盈利增长率比较,分析增长的含金量。
营业收入只是手段,企业的真正目的是盈利。收入增长率与税前利润增长率比较,如果营收率很快,但利润增长率并不快,这可能有问题了。巴菲特最喜欢的是税前利润比营业收入增长的速度更快。
他的蓝筹邮票公司的邮票营业收入从1972年的1亿美元下降到1991年的1200万美元,只有原来的12%;但在同期喜诗糖果的营业收入,却从2900万增长到1.96亿美元,增长6.76倍,而且其盈利增长速度比营业收入更快,税前利润从1972年的420万,变成去年的4240万美元,增长10倍多。
巴菲特关注营业收入,但更关注其含金量。他如此讽刺那些过于偏重于收入规模增长的大企业:“大部分机构,包括商业机构及其他机构,衡量自己或者被别人衡量,以及激励下属管理人员,所使用的标准绝大部分是营业收入规模大小。问问那些名列财富500强的大公司的经理人他们的公司排名第几位,他们回答的排名数字肯定是营业收入排名。他们可能根本都不知道,如果营业收入财富500强企业根据盈利能力进行排名的话,自己的公司会排名在第几位。
巴菲特对此深有体会,他1965年收购伯克希尔纺织厂,结果运营了21年后,不得不在1985年关闭。此前9年,纺织业务营业收入累计高达5亿多美元,但却累计亏损0.1亿美元。虽然有时也盈利,但总是进一步退两步。
第二,营业收入增长率与市场占有率增长比较分析竞争优势的变化。
巴菲特非常重视公司营业收入增长时,市场占用率有没有同步提高。衡量市场占有率,一是用营业收入,二是用销量。
巴菲特在1993年致股东的信中说:以营业收入衡量,可口可乐占全球软饮料市场的44%,吉列占全球剃须刀片市场的60%。
巴菲特旗下的Fruit of the Loom在男士内衣市场上占有明显优势,根据Wal-Mart、Target等大卖场的统计,市场份额从2002年的44.2%提高到48.7%,接近一半。在大卖场女士内衣市场的份额从2002年的13.7%上升到2005年的24.7%,提高近一倍。
细分市场占有率高当然好,但对于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市场占有率提高一个百分点的意义非常大。
1976年巴菲特在GEICO保险公司濒临破产之际大举投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发现,从1936年到1975年这40年间,GEICO市场占有率从0增长到4%,成为全美第四大汽车保险公司,这表明公司利用电话直销不用保险代理人的独特经营模式有着巨大的竞争优势,才会在竞争非常激烈的汽车保险行业市场取得如此快速的增长。2005年GEICO市场占有率提高到6%,2008年达到7.7%。汽车保险市场规模巨大,市场份额增长1%相当于营业收入增长16亿美元。怪不得巴菲特几乎每年都要比较GEICO市场占有率的变化。
如果公司营业收入增幅相当大,但市场占有率下降,反而说明,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率低于行业增长水平。相反如果行业销售大幅下滑,公司销售照样大幅增长,市场占有率肯定会大幅提升。1990年珠宝行业销售惨淡,巴菲特旗下的Borsheim珠宝店营业收入却上涨18%。
巴菲特强调,投资的关键是分析一家公司的竞争优势,尤其是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分析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增长情况,是分析其持续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指标。
巴菲特对销售收入增长的分析非常细致,他还会分析很多指标,以确定销售收入的效率,比如同店销售收入增长率、每平方米销售增长率,不同产品及不同的地区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