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赢国际·(中国区)有限公司官网

省青企协财经周刊——之139期
发布时间:2019/1/7       浏览次数:1465 次

财经周评

       

      破,而后立!上周五开局受美股暴跌影响,三大股指均跳空低开,沪指、深成指创出近期新低后,一股神秘力量拔地而起,瞬间扭转乾坤,券商掀起涨停潮、军工、特高压助力、银行、保险、上证 50 股左右护法,迎来一场泪流满面的反弹!

      1 月 4 日晚间,中国央行官网发布公告称,决定于 2019 年 1 月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置换部分中期借贷便利。此次降准将释放资金约 1.5 万亿元!净释放长期资金约 8000 亿元。

      为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1 个百分点,其中,2019 年 1 月 15 日和 1 月 25 日分别下调 0.5 个百分点。同时,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

      其实,在降准消息宣布之前,市场早有预期,周五上午破位后的暴力拉升,在时间点上是完全吻合总理考察三大行的消息的。在会上,李强调,要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力度,进一步采取减税降费措施,运用好全面降准、定向降准工具,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

      这已是最为直接明了的暗示了!虽然官方消息只有短短几十字,但透露的信息量却很大,尤其是较为罕见地提出“全面降准”。这一消息很快便在二级市场上炸锅,并成为了引爆 A 股在外围市场纷纷暴跌的大环境下逆势狂飙的直接导火索。

      在享受完这个新年大红包之后,需要对近期盘面做个总结,近期大盘特征是:

      ①美股几次暴跌之后,背后超级主力都有护盘动作,采取的方式是暴力拉升券商板块;

      ②券商替代银行成为调控主要手段,量能有效放大下,弱平衡市看待;

      ③降准后会不会还有新低?2400---2700 区间是反复揉搓确认,感觉不会单纯的双底。

      全面降准的影响,短期来说对资本市场必然是重大的利好,会带领整个市场走出一段不错的超跌反弹行情。结合刚分析的几点市场特征,券商板块会不会是波段操作的好标的呢?2019 年才刚刚开始,未来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中美仍在 90 天谈判期内,全面降准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春节前的流动性冲击,但市场除了需要货币宽松,全面降准之外,更大的需求应该是降息,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相信政策制定者应该是给未来的不确定性预留了政策空间的,静静等待吧。

财经要闻


1、新华网:2019 年、2018 年、2017 年连续三年,新年伊始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均调研稽查执法部门。业内人士称,刘士余这三年对稽查执法工作要求不断明确,也表明证监会对进一步净化资本市场生态环境的态度和决心。


2、一财: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按照保持货币适度流动性的角度来看,今年应该还会有多次降准,隐含的还会有继续的降息。A 股市场也不用过度悲观,政策底是比较明确的,大概就在现在2400 点、2500 点的位置。


3、央行参事盛松成:未来十到十五年中国房价将总体趋稳。本轮房地产调控力度空前、成效显著;我国房价只涨不跌的预期正处在转变的临界点上;目前我国房价平稳或小幅小跌是好事;还将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


4、中国基金报:2018 年 12 月 31 日,中国烟草的全资子公司,中烟国际(香港)向港交所递交申请书,欲赴港上市。2017 年中国烟草总公司实现利税总额 11145.1 亿元,相当于 BAT+工行+建行+农行当年的利润总额。


一、宏观经济

1、深圳发布:今年是改革开放 40 周年,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深圳市委、市政府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增强核心引擎功能,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2、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赴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进行调研,并就进一步发挥债券市场融资功能、创新债券市场产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升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水平,拓展债券市场深度和广度,完善债券市场制度,加强市场监管等主题召开座谈会。


3、中国证券网:央行参事盛松成表示,今年人民币汇率在正常情况下不会破“7”,总体还存在升值可能。目前,人民币汇率仍处于稳定区间。汇率若跌破重要关口,维持汇率稳定需要付出更高的代价。


4、国务院参事夏斌:政府要加快减税、降费、减支出的步伐。抓紧时间出台减税、降费的具体操作方案,适当地扩大财政政策和财政支持。哪怕是一两年的临时方案也要尽快出,以增强市场信心。


5、证券时报:去年三、四季度以来,监管层积极引导、地方国资频频出手、上市公司主动采取回购措施,A 股的股权质押风险也出现缓和。不过,有机构指出,股权质押问题是长期问题,只有在市场企稳的情况下质押风险才能真正得到缓和,就目前而言仍需时间。


6、海通证券姜超:降准意味着短期流动性将保持充裕,对冲近期的资金扰动,有利于带动短端利率下行,从而打开长端利率下行空间。展望 2019 年,千赢国际·(中国区)有限公司官网认为债市依旧向好。随着货币政策宽松和民企抒困政策落地,再融资风险趋降,信用风险缓释。建议以利率债和优质信用债为主进行配置。


二、地产聚焦

1、央行旗下《金融时报》:针对房地产调控政策是否会放松,多位专家均表示,“房住不炒”仍是 2019 年房地产调控的总基调。2019年,国内房地产政策原则上不会有太大调整,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会松绑,但各城市房地产政策微调将成常态。


2、证券时报:全国开启公证摇号的模式,最早起于 2017 年年中,除了一线城市,南京等二线省会城市也曾采用。进入 2019 年,公证摇号的模式开始出现“松动”。在回归理性的购房情绪主导下,购房者逐步采取较为谨慎的态度看待房地产市场。


3、21 世纪:随着传统住宅与商业地产整体存量过剩、市场竞争激烈,产业地产以其低风险、高回报的特点成为近些年来大房企投资转型的风向。然而,目前能真正通过产业园区打造而实现转型升级的房企并不多。万科、碧桂园抢先布局长三角。


4、新华社:从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产局获悉,近期该局已基本完成以政府为主导的租赁房屋信息平台建设,并通过微信公众号、网页、App 等形式向社会推出。这些房源信息经过政府部门核验,可以有效帮助租房者减少遭遇“黑中介”的风险。


三、股市盘点

1、证券时报:尽管周五上证指数大涨 2%,仍难改当前低迷的局势。业界分析认为,在这样的弱势行情之下,布局绩优股不仅有更划算的性价比,而且还有更高的安全边际,因为泡沫终将破灭,笃信业绩为王。预计 2019 年将是绩优成长股的天下。


2、中国基金报:第三批养老目标基金获批数量多达 14 只,分属 13家不同基金公司,加上第一、第二批获批的养老目标基金,去年三次集中获批养老目标基金已经达到 40 只。截至目前,12 只已经成立的养老目标基金认购户数已接近 70 万。


3、证券时报:从破产重整类个股股价走势的分化情况来看,从某种意义上说,A 股投资者逐步理智,被未来“讲故事”的预期所带来的牵引力正在下降,大股东及相关方已经落地的驰援方案,则越来越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重要方面。投资者的“投票”视角,或在从预期转向落地,从未来转向现在。


4、中证网:2019 年以来,外资私募陆续有新产品备案。1 月 2 日,毕盛(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毕盛狮惠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元胜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旗下的元盛中国多元化金选五号私募基金完成备案;1 月 3 日,霸菱海外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旗下的霸菱全球信用债债券私募基金完成备案。三只私募基金类型均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5、华夏时报:王亚伟走下神坛。千合资本旗下基金产品 2018 年业绩全部告负,且亏损幅度均超过 9%。其中,6 只基金跌幅超过 20%,4只基金跌幅超过 30%。 截至 2018年 12月 29 日, 昀沣已经跌去 38.83%,全年跌幅最高昀沣 3 号,2018 年以来已亏损 41.62%。


6、中国证券网:基金经理离职潮已提前上演了,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甚至有公司在一天之内同时发布 12 则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同时,基金公司高管年底离职也愈加频繁。业内人士表示,这次离职潮的提前到来,很可能因为基金经理去年管理的基金业绩不佳而被迫提前离职。


财经知识

险有所知,投有所择,老有所享
第二期:常见的理财风险
         
      随着我国理财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理财已经成为理财消费群体中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老年人处于特殊的人类生命周期,他们大多已经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处于退休状态,受其身体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他们有其独特的风险收益偏好。而目前市场上针对退休人士推出的专属理财产品相对匮乏,老年人在选择理财产品时,信息获取相对封闭落后,缺乏对于市场和产品的深入了解,风险意识比较淡薄。为加强退休人士理财知识的普及,倡导树立理性投资理念,帮助退休人士正确、有效地维护自身权益,招商证券投资者教育基地推出了系列投教文章供投资者学习。第一期向大家介绍了低风险的理财品种,本期向大家介绍常见的理财风险。
      01
      流动性风险
      一些理财产品的期限比较长,在理财产品的续存期间,往往会存在急需用钱,却无法提前赎回资金或面临按照不利的市场价格变现所致的亏损风险。所以当退休人士进行购买理财产品时要考虑自身短期内的资金需求情况。
      02
      市场风险
      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投入到金融市场,会受到当前市场环境的影响,环境的好坏影响到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
      03
      通货膨胀风险
      由于理财产品收益是以货币的形式来支付的,在通货膨胀时期,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理财产品到期后的实际收益下降,这将给理财产品投资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损失的大小与投资期内通货膨胀的程度有关。

主办:千赢国际·(中国区)有限公司官网    Copyright © 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千赢国际·(中国区)有限公司官网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毕原二路西科控股硬科技企业社区12栋(博瑞集信(西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