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周评
六月底开始,媒体广泛报道的网贷行业“爆雷潮”,从众心理让不少投资人陷入恐慌情绪中。金融监管日趋严格,股市长期低迷,去杠杆导致的流动性不足,资金断粮,网贷生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政策层面,网贷合规备案一再延期,政策层面的不确定性,高企的合规成本,为整个行业增加了不确定因素。
爆雷潮也暴露了中小网贷企业内部管理问题。问题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信息披露状况和透明度普遍较差,八成问题企业没有上线“银行存管”;此外,超过50%的高返利,吸引羊毛党支撑的运营,本身就带有庞氏骗局的性质,资金断裂是大概率事件。爆雷的劣质网贷平台退出时,往往难以兑付投资者的本金和利息,极大伤害了中小投资者,负面新闻传播和从众心理作祟,市场弥漫的悲观情绪无限放大。
这是黎明前的黑暗!你永远也不会知道,爆雷和明天,谁会先来?
现在,国家正在整顿互联网金融,相信今后金融环境将日渐清朗。但实话实说,这世上永远没有救世主,只有自己能够解救自己。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与其完全把希望寄托在外界,不如好好学习一些金融基本知识,养成正确的投资方式。
如果你不想成为韭菜,如果你不想成为”替死鬼“,请牢记下面这四段由血的教训总结出来的铁律吧:
收益率超过6%的就要打问号,超过8%的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不要为了高息这个蝇头小利,将自己的本金投到未知的平台旋涡。
亏钱容易赚钱难,你看中别人的高利息,别人看中你的本金。对那些承诺高收益而低风险的投资,一定要瞪大眼睛,更不能指望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在梦想取得高额回报之前,首先看住你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本金。金融的力量,不在于短期高回报,而在于基于时间之上的复利。千万不要孤注一掷去豪赌,这样你最终会死得很难看!
心存善意,永远不要以为自己比别人高明,能够逃过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即使你在前100次都侥幸脱险,但第101次的陷落,就将永劫不复。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和别人一样,你才真正走上了智慧之路!
请提高防范意识,不被高利诱惑,自觉抵制博傻游戏和金融骗局!
财经要闻
一、宏观经济
1、财新: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把积极的财政政策理解成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有失偏颇,因为现在主要面临的不是总量问题,而是结构问题。积极的财政政策应更多增强预见性、前瞻性,要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注入确定性,从而得到确定性。
2、证券时报:国研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表示,人民币波动幅度较其他新兴市场货币较小,下半年中美贸易摩擦是否进一步升级是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关键要素。此外,去杠杆势在必行,目前主要任务就是控制地方政府负债。
3、海通证券姜超:今年金融监管政策进一步规范后,非标融资大幅萎缩,货币流向实体主要依赖银行贷款。由于贷款政策和投向的限制,大量表外融资实际上并不能够完全回归表内,因而也就造成了社融大幅回落的结果。随着社融增速趋势向下,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信用风险也会上升。
4、中新网:近期全国各省市上调养老金消息不断,继北京、上海、青海、辽宁、河北、宁夏、江西、湖北、陕西、天津10省市宣布上调养老金之后,安徽也宣布要调整养老金。自2005年起,我国养老金水平持续稳步提高,截至2018年已实现14年连涨。
5、央广网:7月14日,《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8》发布。截至2017年第四季度,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已升至3.13,同比提高44.8%,基本上回到2015年的高峰水平。展望2018年,人民币国际使用具有良好的条件与窗口期,人民币国际化正在进入2.0快车道。
6、中新社:根据国家统计局发起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除去工作和睡觉,2017年中国人每天平均休闲时间为2.27小时,较三年前2.55小时有所减少。相比而言,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国民每天平均休闲时间约为5小时,为中国人的两倍以上。
二、地产聚焦
1、财政部:上半年,全国土地市场依然延续火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6941亿元,同比增长43%;契税2974亿元,同比增长16%;土地增值税3231亿元,同比增长10.7%;房产税1484亿元,同比增长6.9%。
2、21世纪:面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的层层加码,土地市场的火热形势仍然延续。今年上半年,数量众多的三四线城市卖地行情继续向好,成为支撑全国土地出让收入大涨的主要原因。
3、新华社:北京市通州区近日对房地产经纪机构开展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借《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草案发布进行炒作、哄抬房价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4、证券时报:杭州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日前发布通知,规范改进杭州市住房公积金提取政策,其中明确职工异地购房不得提取公积金,“假离婚”购房提取公积金将被严查。
三、股市盘点
1、券商中国:今年以来,累计有340家公司实施447次回购,累计回购20.55亿股,回购金额达到145.09亿元,较2017年全年高出57.75%,创A历史新高,而今年只过去了不到7个月。
2、21世纪:截至7月13日,沪深两市共有170家上市公司处在停牌状态,其中停牌超过100个交易日的上市公司有29家,占比达到17.06%。除已经停牌超过两年的*ST新亿之外,停牌天数最多的还有停牌了443个交易日的深深房A,停牌了442个交易日的沙钢股份等公司。
3、证券时报:据知情人士透露,在被证监会暂停IPO和再融资等材料的申报后,立信、瑞华、大华、众华、兴华、致同六家会计事务所中,致同会计事务所迎来业务解禁。
4、经济观察报:淡马锡中国区总裁吴亦兵表示,淡马锡投资中国的两大主题在于科技创新和消费升级。回顾过去一年其在中国的投资,正是沿着这样的路径。淡马锡在2018财年的投资包括腾讯、蚂蚁金服、美的集团、药明康德、明码生物科技等。
财经知识
企业境内外IPO上市路径优势比较
首次公开上市(IPO)由于其高投资回报率,而成为投资者最理想的退出方式。IPO是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IPO包括境内IPO和境外IPO,境外IPO主要集中在香港、新加坡、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及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
一、境内IPO
我国目前首次公开上市的市场有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三个市场对于企业上市条件有着不同的规定,例如:股本总额、盈利能力、财务状况等。其中,主板市场要求最为严格。
(1) 境内IPO优势
境内IPO可以带来较高的收益;为投资者带俩信誉、提高知名度;为企业拓宽融资途径易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
(2) 境内IPO劣势
《公司法》及上市规则中对股东的股份交易都有一年的锁定期,受到国际资本市场和国内宏观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企业和投资者都将面对较大的不确定性;申请上市手续较为繁琐,中介费用也是需要考量的因素;监管日趋严格。
(3) 律师建议
基于上述境内IPO优缺点的分析,千赢国际·(中国区)有限公司官网建议:境内IPO比较适合于在中国本土的大型企业,并且企业不急于寻求发展资金,能够接受长时间的审核过程。
二、美国IPO
美国资本市场相对比较成熟,纽约股票市值几乎占全世界的1/2。美国公开上市市场包括: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全国板股市以及纳斯达克小板股市。
(1) 美国IPO优势
美国证券市场层次丰富适合不同企业的融资需求;融资速度较快;资金丰富且具有冒险精神。
(2) 美国IPO劣势
上市费用较高;美国投资者对中国企业的认知有限可能导致股票受追捧程度低;中美两国法律存在差异,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需要在符合中国法律法规及监管规则的同时满足美国的监管要求。
(3) 律师意见
无论企业规模,大型的中国企业或者中小民营企业都可以在美国找到适合自己上市的途径。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买壳上市的方法实现融资目的,其费用成本以及时间成本普遍低于美国IPO成本。
三、新加坡IPO
新加坡证券市场被视为亚洲主要的证券市场,为长线投资和提供了比较稳定的公司融资成长环境。此外,外国公司在新加坡交易所的上市总市值中占了40%。
(1) 新加坡IPO优势
中国企业赴新加坡上市,程序相对简单,时间较短,符合条件的企业可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挂牌交易;上市后再融资灵活、难度低;税收优惠,实行“不赢利、不交税、不审计报表”,且两国政府签有避免双重赋税协议等。
(2) 新加坡IPO劣势
相比较于美国IPO,资金规模相对较小,市盈率等指标相对低一些。
(3) 律师意见
新加坡IPO比较适合于国内的中小民营企业,快速且节约上市成本是中小民营企业考虑上市途径时会着重考虑的因素。
四、香港IPO
一般来讲,香港是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最优先考虑的地点,也是目前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最集中的地点。
(1) 香港IPO优势
香港金融地位在全球居于领先;融资途径多元化;文化相似有助于上市企业被接受程度较高;香港大陆之间存在双边税收优惠。
(2) 香港IPO劣势
相比于美国,香港的证券规模较小,股市总市值较低;市盈率比较低,募集到的资金规模相对较小;换手率较低,退出相对于美国较低。
(3) 律师意见
对于大型国有企业或者民营企业,相对于境内上市等待时间较长的考量因素,可以考虑到香港IPO。而对于中小民营企业,香港上市在可以节约时间的同时也会使企业面临募集资金相对优先的问题,因此,千赢国际·(中国区)有限公司官网建议这种类型的企业可以到美国上市。
总之,IPO鉴于其高收益率而成为资本退出时的首选,但同时,上市条件、上市费用以及时间成本都是企业需要考虑的因素。通过以上对于境内、香港、美国及新加坡四个上市市场的比较,可见这四个资本市场各有优势、劣势。中国境内上市的特点是:费用低、时间长、监管变化;美国上市的特点是:费用高、融资方式多样、规模大;香港上市的特点是:易被接受,时间短;新加坡上市的特点是:时间短、资金规模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