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周评
六月以来,A股市场明显走弱,外部形势日益严峻,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加大,悲观情绪笼罩市场,这是去杠杆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阵痛。经历连续下挫,对下跌的恐慌已如惊弓之鸟,若不是周五的反弹,市场人气估计已濒临崩溃。但反弹过后,亦不能过分惊喜,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底部也需要多次夯实,2800点附近震荡的磨底行情或将继续。
目前A股已跌至绝对低估区域,继续调整的空间有限。经历连续下跌之后,沪深300指数和上证指数已经比2014年年底还低了,而创业板指数、深圳综指也离2014年底相距也仅一步之遥,而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已经低于2638点了。通过其他维度佐证这一判断,比如从破净股数看,今年二季度A股破净数达到278家,创2005年以来新高,历史上在市场底部区域A股破净股数量往往剧增。近一段时间次新股破发数量也猛增至26只,历来每次A股市场“破发股”数量显著增加,都预示着可能已到达阶段性底部,有望迎来转机。
近期A股市场波动剧烈,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迅速。外围市场的贸易摩擦导致市场波动率放大,加之前期信用债风险暴露导致投资者担心经济基本面或将向下修正。从回溯历史来看,贸易摩擦对A股的影响更大程度上体现在短期,而A股的长期走势依然取决于资本市场自身的盈利方向与估值的匹配度。另一方面,信用风险的局部暴露是金融去杠杆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的一环,也是有利于信用市场中长期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但还是应该对内外形势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当前中国经济依然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短期波动不改长期趋势,A股市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牢固。
彻底反转的概率并不大。进入7月份,央行降准将于月初开始实施,中报预增的消息逐渐释放,加之产业资本频频回购,7月翻身行情值得期待。大幅下跌后被错杀的绩优价值股在下月可能迎来反弹,之前给壳股垃圾股不确定性高溢价的风格将逐渐转变为给确定性以溢价的成熟市场风格,投资者需重点关注。
财经要闻
一、宏观经济
1、上证报: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表示,中国经济潜力大、韧性强、内需足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挑战,关键是推动国内关键领域改革,特别是财税体制改革,着力改善营商环境,完善产权保护制度。
2、华夏时报:2018年已过半,银监系统监管力度不减。据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联盟统计,年初以来,银监系统已累计公布1000多张罚单,罚没金额累计逾10亿元。数量之多、金额之巨创近几年新高。上半年信贷业务成了重灾区。
3、证券时报:对于下一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有专家指出,考虑到经济上美强欧弱,加之国内货币政策宽松加码,预计短期内人民币汇率仍将承受一定贬值压力,但不存在趋势性贬值。人民币贬值对大类资产的影响还是有限的,投资者无需过度忧虑。
4、中证报:2018-2019年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督查,从去年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扩展到了汾渭平原和长三角地区,从28个城市扩展到了80个城市。督查将以“四大结构”调整为治本之策,钢铁行业始终是京津冀区域督查重点。
5、证券时报:京沪高速铁路开通运营满7周年。截至2018年6月30日,京沪高铁已安全运营2558天,累计开行列车76.7万列,年均增长21.3%;累计运送旅客突破8.25亿人次,年均增长24.6%。
二、地产聚焦
1、证券时报:从过去两年的经验可以看出,“房价和汇率只能二选一”是一个伪命题,从资金流动的角度看,人民币汇率和房地产价格在短期内或许呈现一定程度的此消彼长,但运用多种调控手段后,两个目标是可以同时实现的。
2、上观新闻:上海将于今年7月1日起,全面实施住房租赁合同网签备案制度,国有土地上的住房租赁活动,均应按规定进行合同网签备案。
3、新华网:作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之一,浙江德清县率先颁发了首批宅基地“三权分置”证书。同时,德清出台了基于“三权分置”的宅基地管理办法。
4、中新网:珠海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发布《珠海市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办法》,要求房企在申请预售许可证前,要在商业银行设立商品房屋预售资金专用监管账户,并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监管银行等管理部门签订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协议。
5、新华社:从宁夏发改委获悉,针对灵武市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侵占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宁夏发改委会同灵武市政府依法责令21家违法侵占保护区企业6月底前全部停产,9月30日前完成搬迁,退出占用自然保护区的1293亩土地。
三、股市盘点
1、广发证券:A股生态已经或正在发生三个变化,第一是打破刚兑使壳价值概念炒作势微,绩优股与绩劣股的牛熊分化;第二是外资的流入提速,A股更快融入全球;第三是紧信用、去杠杆大背景延续。A股市场风格依然是“以龙为首”。
2、天风证券:以6月27日收盘价计算,PB低于1倍的股票数量达到204只,占两市在交易的股票数量比例为5.8%。破净数量创历史新高,而破净比例达到2013年底部的水平。相对而言,破净潮中也存在机遇,包括金融地产破净股的系统性机会;部分消费行业中的公司;部分周期性行业的龙头公司。
3、新华社:6月29日,中国官道普洱投资有限公司在法国巴黎泛欧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第一家上市泛欧交易所的中国茶企。泛欧交易所是欧洲大陆第一大上市平台和第二大衍生品交易平台。
4、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席律师卢文道提出,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是当前资本市场的重头戏。为此需要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特别要建设更加包容有效的良好的上市公司监管制度。
5、21世纪:今年以来A股IPO家数相比去年同期下滑75%,募资规模下降26%。尽管今年上半年发审会否决率降低至39.64%,但有148家IPO企业撤回上市申请,意味着实际否决率更高。IPO堰塞湖得以迅速泄洪。
财经知识
你的公司要不要IPO?
一、公司是否适合上市
从1991年开始算起的话,中国证券市场搞了27年了,只有3,000多家上市公司。说明,上市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行业状况
(1)行业发展空间
国家鼓励的,未来有很大的成长空间的行业适合上市。产能过剩的、污染严重的、造假事件频发的、社会舆论影响差的上市都非常困难。
(2)行业监管状况
有些行业,监管法规、政策不明,业内很多公司普遍从事不是很合规的事项。而只有个别公司合规运行了,就没有竞争优势了。
这种情况下,整个行业都很难上市。
2、公司状况
(1)竞争优势
公司在行业里面是不是有足够的竞争优势,能否在可预见的将来赚取足够的利润。能够赚钱,是国内上市的首要条件。
三五千万上市的企业是少数,上市的平均净利润是1亿左右。核心是公司是不是在行业里面有足够的地位。
行业空间足够大的话,前五名、前十名上市都没问题;行业不大话,估计前三名,甚至只有第一名才有机会上市。
(2)规范能力
公司是否有意愿和能力进行规范。为了上市,意愿一般都还是有一些的,主要是能力问题。
①资金能力。很多公司赚的钱,都是靠的不规范来的,少交税、克扣员工五险一金、环保不达标等等。这样的公司,一规范起来就没多少利润了,那就很难上市了。
要保证公司,完全按照IPO上市规范的来的话,还能有足够的利润空间上市才行。
②人员能力。很多公司处于比较偏远的地区。老板想规范,但是招不到合适的人。
光靠中介机构是不行,公司日常业务运营、内控控制,还是要靠企业内部人员进行。
二、上市大概成本
上市的成本分为这样几个部分:税收成本、规范成本、中介成本、其他成本。
1、税收成本
营改增之后,流转税基本上都要规范缴纳了,单说企业所得税。
按照IPO上市申报期三年,上市等待期两年,共五年进行计算。一般公司这期间至少会产生累计2亿元的利润总额,按照15%和25%的企业所得税率计算分别是3,000万-5,000万。
这块成本是要上市之前就要规范缴纳的,可以对地方留存的40%申请减免或返还。
2、规范成本
(1)五险一金成本。
规范起来的话,一般是员工工资的40%左右。
(2)其他规范成本。
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常见的包括资产重组、土地证、房产证、生产手续、环评手续、融资规范等。
这块成本是要上市之前就要规范缴纳的。
规范事项,可以找当地金融办或上市办统一沟通协调。
3、中介成本
一般而言,上市总费用的话,券商2,000万-5,000万,会计师200万-500万,律师150万-300万。
其中券商费用主要是承销费,按照募集资金8%-15%收取;会计师分为基础费用和加期审计费用(加期,每期50万左右)。
另外,需要说明的,中介机构大部分费用都是上市后收取的,上市之前大概需要支付500万左右。(地方补贴一般也有这么多钱)
4、其他成本
其他信息披露、财经公关、庆功礼品等费用,500万左右。
这些费用,大部分都是上市后支付。
三、上市大概时间表
1、总体情况
不管是主板还是创业板,申报期都是三年,三年都要规范运营、规范纳税,保持稳定性。申报期第一年税务可以有一定的不规范,但是差异不能太大。
主板要求三年连续盈利,创业板虽然说理论上一年盈利就能报,但是实践中大部分都是2-3年盈利申报的。
大部分中型券商要求,最近一年盈利,创业板3,000万净利润、主板5,000万净利润才会申报。大型券商,要求会更高一些。
按照目前的审核进度和效率,预计2019年上半年可以消化完毕库存,届时达到即报即审,一般IPO项目6个月-1年审核完毕。
2、新三板挂牌企业
有一定的规范基础,但是必定新三板和IPO的规范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般而言,在满足业绩要求的情况下2017年聘请IPO中介机构的话,2019年可以申报;规范程度足够好的企业,2018年或许可以申报。
这种情况下,2019年下半年-2020年上半年可以上市。
3、非新三板挂牌企业
规范性差一些,现在2016年的所得税汇算清缴已经完成,无法修改,一般2016年用不了了。
这样的话,企业一般只能2017-2019年作为申报期,2020年底或2021年上市。
如果2016年,足够规范,可以考虑使用2016-2018年作为申报期,2019年申报,2020年上市。
四、企业上市前准备
上市与否,是好是坏,不取决于上市本身,取决是民营企业本身。正如一把亮剑,放在高手那里可威震江湖,放在普通人手里,还不如菜刀有用。
1、理清战略
企业无论上市是否,都要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是什么。让上市服从于企业的整体战略,加快企业战略的实施。同时,通过上市,调整,优化现有的战略。战略清晰,企业就会保持主业持续的增长,增加企业的价值,提高企业的股价。如果你认为一家企业的战略不明晰,你敢买这家企业的股票吗?上市就像给企业家一辆车,如果企业家清楚地知道他去哪里,千赢国际·(中国区)有限公司官网就敢做他的车,同他一道发展。如果他开起车来找不到路,千赢国际·(中国区)有限公司官网就不要耽误时间了。
2、建立良好法人治理结构
欧美的经验表明,具有良好法人治理结构的企业,其股价一般会相对提升10-15%.
目前民营企业当中,很多还是家族企业。他们在创业时尚能团结一致,同经风雨。然而,企业一旦做大了,家族的矛盾开始凸现。同时,这种家族氛围让一些优秀的人才也不敢参与进来,或者放手大干。员工普遍认为是给老板一家做事,打工心态浓厚。
有些企业家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上,还是没有想清楚。或者说,他们就是不甘心放权。一家要上市的民营企业家问我上市后所有权是否必须和经营权分开,我反问他,如果你自己辛苦工作,每年赚1个亿。如果请一位职业经理人,每年赚2个亿。你则留出大量时间,思考企业战略,整合企业资源,陪伴家人旅游。此时,你愿付多少给这位经理人?
3、引进人才,共同发财
民营企业的创业者,由于成功的经验让他们也更加自信,独断,无法吸纳别人的意见,甚至并不欢迎别人的建议。有的企业家对外人有明显的不信任感,这种表现让人才迟早离去。
民营企业上市,肯定要招聘大量的人才。然而,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机制,用高薪招聘人才容易,用高薪留住人才难。如果没有新鲜血液注入,或者骨干动荡不安,企业的经营将存在巨大的风险。
有钱的民营企业家,买一部100万的车子,眼睛都不眨。给一个人才100万,他宁愿雇10个庸才。对于企业的未来,是人的价值大,还是一笔钱的价值大,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4、提升自己
对有些民营企业家来说,没钱没风险,小钱小风险,大钱大风险。民营企业家经营自己的企业数年,十几年,管企业没问题。如果再给他5000万,他就有点手忙脚乱了。如果给他1个亿,实际上是害了他。就好像交给一个武艺一般的将军10万人马。
企业上市了,规模大了。民营企业家的水平和能力应随之相应提高。否则,企业发展将受到限制。另外,如果自己素质不高,如何吸引人才。自己不变成刘备,诸葛亮是不会来的。
5、夯实管理基础
你的企业是否有核心竞争力?是否有未来三年的规划?是否有产品储备体系?是否有独特的资源和能力?是否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否有规范的管理流程?是否有落地的企业文化?是否有基于业绩的考核?是否有人力培养机制?是否有严格的决策体系?是否有可持续发展的积累?是否有岗位说明书?是否有责权利对等的体制?
如果没有,先把上市的事放一放。
6、加强风险管理
企业上市后,机遇更大了,资源更丰富了,风险随之而来。就象过去呆在家里,默默无闻,也没什么风险。上市后,就像一个富人从家里走出来,可能面临下雨、车祸、抢劫等风险。民营企业如果不能建立内控体系,就会发现辛辛苦苦的利润可能瞬间化为泡影。如果有些人还认为这是危言耸听,可以问问已上市的民营企业。纵观中国股市,有多少好的企业上市前业绩骄人,上市后却纷纷戴上ST的帽子。
千赢国际·(中国区)有限公司官网经常听到海尔和联想的企业负责人说他们的感觉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也经常听到有些民营企业家则信心十足,这是好事。但是如果千赢国际·(中国区)有限公司官网经常听一个人说自己能力很强,没问题,千赢国际·(中国区)有限公司官网相信这个人,一定会出问题。